電壓等級高、輸送容量大、輸送距離遠、技術水平先進——世界“四項**”特高壓工程年底建成。
亞歐大陸腹地的曠野上,數百萬年來,只有稀疏的荒漠植物和黃羊、野驢隨著冬去春來,循環往復地釋放生機。但在如今,亙古荒原熱鬧非凡,一列宛如長龍的巨大銀色電力鐵塔群,從工地上拔地而起,托舉著手臂粗細的電纜,接力般從新疆準噶爾盆地一路向東,翻過天山,穿行河西走廊,跨越黃河、長江天險,終抵達安徽南部。
這條“長龍”便是承攬目前世界電壓等級高、輸送容量大、輸送距離遠、技術水平先進“四項**”的準東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隨著這一工程一路攻堅克難并將于今年年底建成投運,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再度引起廣泛關注。
技術**“挑戰不可能”
組塔進行時。石璐 攝
不久前,在新疆準東工業園的昌吉換流站附近,準東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地形地貌多樣、氣候條件復雜的新疆段實現全線貫通。
進入施工現場,如同來到“巨人國”:兩基鐵塔高度均超過百米,有33層樓高,塔重4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工程所用電纜有成年人手腕粗細,固定電纜的“螺絲螺母”、絕緣瓷瓶每個都有十幾公斤重。
兩年來,工程新疆段從準噶爾盆地東部,征服沙漠和戈壁,越過風區和天山,近600公里的廊道上架起了1109基鐵塔。
相對于技術成熟的750千伏輸電線路,電壓等級提升至1100千伏,意味著鐵塔更高、噸位更重,基礎混凝土方量更大、難度更高,且沒有先例借鑒,工程的開創性讓施工人員面臨****的困難。
線路新疆段要穿越中國**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高溫暴曬、沙暴大風卻不是讓施工人員頭疼的事。400多噸的鐵塔要“站得穩”基礎混凝土牢固是關鍵,而讓混凝土澆筑后“保濕”在沙漠并非易事,以往的“人工澆水法”耗時費力還難以奏效。
換流站是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心臟,僅昌吉換流站投資就達81億。7家電廠及五彩灣750千伏變電站傳輸的交流電在這里轉化為直流電,電壓升至±1100千伏再輸送出去。眼下,7臺換流變壓器和兩套換流閥已完成設備本體安裝。
國網直流公司昌吉換流站業主項目副經理姚斌說,±1100千伏換流站代表當今世界直流輸電技術高水平,換流容量、電氣絕緣等技術指標都“趨于極限”,刷新了我國相關設備制造的新高度。
準東至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全長3324千米,總投資407億元,輸送電壓等級提升到1100千伏,輸送容量增至1200萬千瓦,經濟輸電距離延伸到3000公里以上。除了新疆段貫通之外,目前陜西段組塔過半,安徽段進入放線階段。
這一工程順利展布標志著我國特高壓技術應用進入新高度,增強了我國電網技術和電工裝備制造領域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為將來有序推進電力互聯互通、帶動中國技術和服務“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特高壓**“出海”還有多遠
我國西部能源資源富集,距離用能中心東中部地區卻有數千里之遙,電力供需區域不平衡。以新疆為例,當地煤炭預測儲量逾2萬億噸,占國內煤炭預測儲量四成以上,風能及太陽能儲量可觀,但地下、空中資源均需3000公里以上的運輸才能到達東部。將能源集約化開發轉化為電能是可行之路,而特高壓能大幅降低長距離輸電損失。
據國家電網測算,準東至皖南特高壓工程每年可從新疆向中東部輸送電力660億千瓦時,減少燃煤運輸3024萬噸,每千公里輸電損耗僅1.5%,滿負荷條件下輸送能力相當于6條750千伏線路,節約了土地和走廊資源。
建設特高壓輸電工程、大規模輸送西部清潔能源,可緩解東中部人口稠密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壓力。準東至皖南特高壓工程投運后,每年可減排煙塵2.4萬噸、二氧化硫14.9萬噸、氮氧化物15.7萬噸。
目前,中國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壓工程,其他國家也看到了特高壓的優勢。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合投資的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一期工程,2015年奠基,去年12月建成投運。這條中國頭個特高壓“走出去”項目,將美麗山水電站超過1/3的電能輸送到巴西東南部負荷中心,滿足了2200萬人口的年用電需求,實現了特高壓技術**海外落地。
眼下,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業內預計,二期項目將帶動超過25億元人民幣的國產電力裝備出口,進一步推動特高壓輸電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全球化應用。
動輒兩三千公里的特高壓也許對部分國家吸引力有限,但對跨國電網、洲際互聯就不一樣了。日本軟銀集團**執行官孫正義宣稱要打造包括中俄日韓蒙在內的東北亞能源“超級電網”,去年10月軟銀在蒙古戈壁灘建設的50兆瓦風力發電場投入使用。韓國電力公社社長趙煥益在一次論壇上也表示“覆蓋韓中日乃至俄羅斯的"超級電網"在經濟及技術層面是可行的。”
按照國家《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今后幾年將優先建設以輸送可再生能源為主且受端地區具有消納市場空間的輸電通道;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提高現有輸電通道運行效率,發揮電網關鍵平臺作用,為水電、風電和光電打造“綠色通道”;因地制宜開展跨區跨流域的風光水火聯合調度運行,實現多種能源發電互補平衡,從而逐步解決國內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可以預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特高壓技術不會一夜壯大,發展道路上仍會爭議不斷,**“出海”也不會一片坦途,未來有待于提高**性、保持技術先進、擴大成本優勢,還需考量我國供應鏈控制能力和批量化工業制造能力。
信息來源:北極星輸配電網 信息整理:上海晟皋電氣科技有限公司